当前位置:福永企业网站制作资讯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强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强
2022-09-15

上海交通大学“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多年来,学校始终将“人才强校”作为发展主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人才观,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着力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进人才,以人尽其才的理念培育人才,以精准贴心的标准服务人才,致力于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一流师资队伍,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一、创建长聘体系,规范育引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围绕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和鲜明的用才导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以人才金字塔、人才分类发展为基础,以学术荣誉体系和长聘体系为框架的师资建设发展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各阶段、各层次人才的持续集聚、成长、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04年学校确立了人才强校主战略,以人才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全校上下的共识。2007年学校着手建立人才金字塔,明确人才特别是核心师资队伍的发展阶梯和路径,进一步强化人才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起,为激发学校各级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学校推动分类发展改革,分步推进分类指导,构建多维度的人才发展通道。党的十八大以后,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为目标遵循,着手构建长聘体系师资队伍制度,设置科学合理的长聘岗位体系,畅通引进、晋升、评聘三种准入与发展路径,采用代表性成果评价、同行评议与学术共同体把关的综合评价方式,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的培养机制,有利于共同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和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为各类人才潜心从事教学科研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努力解决人才成长的后顾之忧,给各类人才创造更加完备的条件,使其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几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已经逐步建立了持续、稳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逐步在引进、晋升、评聘、评估等各个环节完成了长聘体系的规范化、常态化建设。2020年底学校将出台更新的《长聘体系制度实施办法》,对各岗位晋升路径、晋升条件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对长聘教职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上指明方向。随着长聘体系建设走向成熟和深入,学术荣誉体系和长聘体系已形成一定体量和规模。截至2020年11月底,长聘教职体系各级岗位在聘教师共1300余人,超过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5%,其中长聘教授及以上岗位占全体正高教师总数的56%。学术荣誉体系(讲席、特聘教授)347人,长聘教授、长聘副教授319人,教轨岗位642人。

学校打破“五唯”倾向,积极探索各类优秀人才育引并举新模式。人才引进方面,按照高端人才“按需设岗、精准引进”,青年人才“公开招聘、竞争入职”的原则,通过学术报告、学科专家面谈、学术委员会投票等方式综合全面地评价人才。学校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学科及人才队伍的顶层设计和规划,鼓励学院采取国际通行方式引进人才,充分发挥校内学术共同体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的评议、把关职能,在提升引进效率的同时注重对候选人思想道德、学术诚信、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个人修养等进行全方位综合考察,加强关键岗位高端人才的重点引进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储备,全面提升人才引进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为了避免“帽子决定位子”“奖项决定水平”的因素影响现有的人才队伍评价规则,上海交通大学不唯“帽子、奖项”,根据学校自身的长聘体系岗位晋升办法开展岗位晋升。所有岗位晋升程序均通过学院学术委员会推荐、最终由学校同行专家评审的方式决定是否能够晋升,学校再根据岗位等级给予相应的薪酬待遇。

二、丰富多元评价,完善发展通道

上海交通大学践行“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观,深化多元评价,构建科学有效的多维度人才发展通道,主要涵盖师资、研究、思政、管理和支撑队伍。师资队伍包括长聘教职系列和教学系列,其中以长聘体系为主,是学校的核心师资队伍;研究队伍即科研系列,以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任务;思政队伍即辅导员,具有骨干力量稳定、专兼结合的特点;面向管理和支撑,学校分别要求建设一支职业化、服务型、研究型、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队伍和理论基础扎实、技能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支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