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永企业网站制作资讯红色文化网
红色文化网
2023-08-30

从大规模报复到全频谱作战

——二战后美国军事策略概说

金弘宇

一、有力使不出:大规模报复的水土不服

早在二战彻底结束之前,美苏争霸的风险就已经显现,回形针行动,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核试验,历史的浪潮把美国推入了麦卡锡主义的泥潭,在全球范围内遏制苏联成为美国一项国策,是谓遏制战略。1950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文件NSC-68,为执行遏制战略的军事手段铺平了道路,促成了战后持续至今的高军费基调。但是具体到军事战略上,美国人却遭遇了巨大麻烦。

图1:NSC-68节选,这份文件用“两场革命(中俄)”、“五个帝国的覆灭(德意日与奥斯曼、奥匈)”和“两大帝国体系的衰微(英法)”来概括战后世界

根据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遏制战略的要求,美国军方应当依托其强大的海空军航空兵,和由其延伸的核武投放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其自身与盟友的利益。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到部队和装备上却出了问题。1949年美国海空军为战略轰炸机和超级航母的问题大打出手,闹出“海军上将起义”事件。

美国陆军裁军后仅剩十个师,而且人员缺编,物资短缺,缺少训练。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乏力的表现也就不难解释了。

图2:朝鲜战争中丢盔卸甲伤亡过半的美军先遣队——史密斯特遣队

受制于政治约束,美军基于“大战战略”所准备的强大海空军力量无处施展。无论以柯蒂斯·李梅为代表的美国激进派军人如何声嘶力竭地要求对平壤和丹东发动核打击,朝鲜战争仍然以绞肉机式的常规战争的形式迎来落幕,马克·克拉克将军不得不代表“联合国军”接受这“苦涩的和平”。

1953年7月27日, 随着板门店停战协议的签署,美国战后意图限制社会主义发展的遏制战略遭遇了重大挫折。

图3:朝鲜停战协议,开始的结束

不过1953年对于美军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同年NSC-162/2文件与“大规模报复战略”发表。

图4:艾森豪威尔,美国第一位上任前未曾担任民选公职的总统(第二位就是川普)

鉴于国防预算有限,而美国又不愿意再投身于一场朝鲜战争一样的绞肉机式常规战争,艾森豪威尔主张一旦苏联(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跨过美国设下的“红线”,则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前沿部署的军事力量对其进行大规模核报复,将军事力量的建设重心从常规武器转向核武器及其载具上。

具体到装备上,就是空军飞机不论大小全部要求能挂核弹(所有战术飞机都被要求拥有核打击能力),海军大搞核弹对陆反舰甚至防空,陆军则是五群原子师改革,将陆军师下属单位分成五个战斗群以避免在核打击下一次性全灭,同时每个战斗群都配备有核炮兵,以求让师级单位可以真正地打一场核战争。

当时美军在欧洲的防御策略是:一旦苏联对西欧发动大规模入侵,则立即要求前线部队后撤至莱茵河一带,并对莱茵河以东地区进行核焦土作战,目的在于迟滞苏军兵锋与升级战争规模,是谓“全面后撤战略”。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之前尽管核武器已经被视为军事战略的重点之一,但是其政治敏感性远没有达到今天的地步。广岛和长崎的核弹打击效果在后世被别有用心地夸大了,事实上美军在二战中对东京进行的常规战略轰炸造成的杀伤效能甚至大于核打击,只是对运力和弹药消耗的要求更高罢了。核武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相对于同等威力的常规武器更便于运输和使用,以及在武器精度低下的时代通过大威力确保目标能够被稳定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