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永企业网站制作资讯驰援日记|高元妹:拒绝转出ICU的患者,让我看到人文关怀的重要
驰援日记|高元妹:拒绝转出ICU的患者,让我看到人文关怀的重要
2022-11-16

央广网广州2月26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王慧 白恬)对于意识清醒的重症患者而言,ICU是个“可怕”的地方。但广医三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高元妹在武汉却遇到了拒绝转出ICU的患者。

以下为高元妹自述:

高元妹:对患者心理和情绪状态的充分理解,是我在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外也特别关注的,对患者精神状态的理解与“共情”,给予更多人文关怀,能使医患双方更好的沟通和信任,有助于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对于意识清醒的重症患者而言,ICU是个“可怕”的地方

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一方面本身病情较为严重,另一方面隔离治疗和周边环境也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我每天在他们身边,特别能理解病人此时内心的脆弱,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是非常紧张、焦虑甚至感到“恐惧”,而对他们的充分理解,才是与他们沟通和获得其信任的前提。

转换医者的身份,从平常人的角度来看,ICU可能是个令人“惊恐不安”的地方:见不到自己的家人,灯24小时亮着、不分昼夜,各种检测仪、呼吸机都在不间断地发出声音,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像“外星人”一样忙碌着,身边的病友极其危重,随时都可能上演生死抢救,甚至亲眼目睹鲜活的生命逝去。意识清醒的患者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就会不自觉的产生“代入感”,似乎自己也在鬼门关口打转,可能下一个心肺复苏、心跳停止的就是自己。

穿着防护服,在患者眼中像“外星人”一样的医务人员(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这种情况下,我希望能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每次查房的时候,我都会握住他们的手去安抚,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被关心。尽管这个时刻,医生和患者的沟通,在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和插着呼吸机的患者之间,常常变成了手势和“喊话”,但竖起大拇指点赞的动作和简单的“加油”却能不断鼓励我的病人,帮助他们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同时,我会用我的专业知识去打消他们的恐惧,例如告诉他们各项指标意味着什么,一些数值的变化说明患者需要的仪器治疗支持力度在减少,用专业知识让他们相信情况在好转,从而更有信心去战胜疾病。

拒绝转出ICU的病人:“医生,在你们身边我感到安心”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我常常看到的都是迫不及待想尽快离开ICU的患者,但前两日,一个病人竟主动拒绝转出。杨先生(化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肺功能严重受损,缺氧明显,即便在给足了100%纯氧的情况下仍十分痛苦,“我都快死了,你们难道不舍得给我一点氧气吗?”话语中充满对医护人员的抱怨与指责,插管时他情绪紧张、较难配合。我感受到杨先生强烈的恐惧与不信任,但治疗却一分也不能耽搁,我紧紧地握着杨先生的手,对他说:“请你相信我们,我们会尽全力帮你!”通过不断的安慰,他也逐渐增强了对我们的信任。

不惧高传染风险,高元妹为新冠肺炎患者做治疗(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随后的治疗中,我每天都会去床边查看杨先生的状况,沟通安抚:“血氧饱和度上升了,你今天感觉好点了吗”“你的呼吸机支持力度的参数又下降了,这说明你的情况正在好转,你要继续加油啊”“恭喜你,你可以用无创呼吸机了,我们离胜利又近一步了”……

就这样,杨先生病情好转很快便可以转出ICU,我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时,没想到他却接连摆手:“不不不,我不要这么快转出去,我要在这里多待两天,在您这多治两天,情况更加平稳了再走。”我觉得有点好笑,遂问他:“别人都怕在这里面,你怎么不怕?”杨先生一脸坚定地说:“你们在我有什么好怕的!”杨先生的几句话就像春寒中的暖阳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看着病人病情好转、被他们深深信任,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能让我们感到欣喜、骄傲的了。